ADD

 

不畏他人眼光言語,堅持自己要的

時間觀念幾乎沒有。

書包總是塞滿亂七八糟的東西。

容易因為電視的聲音而分心。

對於別人的講話像是沒聽見似的。

看課外書或玩玩具過度專心。

寫功課特別是作文或造句需花大量的時間。

洗澡刷牙等等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耗費大量時間效果不彰。

死不認錯,甚至把錯歸咎他人。

腦袋容易卡住,講話一直跳針。

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眼光…

 

簡單整理一些二妞的日常出現的偏差行為,一直覺得只是年紀還小,性格差異等等,但一對比ADD的列表就能發現,幾乎全中。就像過動或亞斯,行為上的差異會造成自己和旁人的困擾,在長大過程中會慢慢修正,就看能接受的程度到那兒…

一直覺得醬的行為模式一定有問題,也在確認後鬆了口氣,像是錯不在她,誤會她了的感覺。生理上的疾病產生的反應可以靠藥物緩解,要不要用藥則是另外的問題,至少能讓別人多點同理心來對待。家人應對的方式也要調整,讓行治療減輕問題。

 

 

不知從那裡看來的一篇文章…

華人的說話方式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愛說反話」,情感的傳遞效率奇低,低就算了,有時還是負的。求好心切變成求好tsheh-sim(戚心)。

天氣冷,父母看到小孩身上的衣服很薄,明明是怕小孩待會著涼,說出口的卻是「你為什麼不懂得照顧自己」。

想像一下,家中燈泡時常沒亮,你檢查一切,最後打給供電廠商。廠商看了看背後的機組,說,「有在運作啊」。你說「但我這裡的燈泡就是不亮啊」,廠商又說,「但我們這沒問題啊」。

有些小孩長大後,在一定的機緣下會意識到原來是電線(表達方式)失靈了,機組確實有在運作(父母是愛著他們的),但傳遞過程損耗不少;但有些小孩沒那麼幸運,從此掉入「習得性無助」的心態,長大後他們告訴別人,我不相信我被愛過,我在昏暗的屋子住太多年了。

如果無法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意思,那為什麼要說話?語言的發明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抽象的感受被具體出來嗎?如果你是供電的公司,眼見機組有在運作,接收方的燈泡卻經年不亮,你難道不會有一絲遺憾,想說我待會拿著工具箱,去換條電線好了?燈泡亮起的瞬間你們難道不會一起歡呼嗎?

近日,一對情侶朋友吵架,妻子來找我訴苦,我聽了幾天,盤整出一個結論:妳明明就是在難過,為什麼表現的方式都是罵人?人一旦挨罵,就會進入防禦模式,腦袋處理問題的機制也就轉不動了。妳下一次試著用「好好說出自己的難過」取代「罵人」如何?過幾天,妻子開心地跟我分享,跟先生的對話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兩人靜靜地談心,傾訴各自的苦衷。

先生告訴她,「我知道有時候我的行為不太成熟,讓你很難過,你難過的時候我也想安慰你,想跟你說我會改進。但你過去都選擇用罵人的方式,你一罵人我也受傷了,我受傷了就不能過去安慰你,跟你說對不起了。接著妳更生氣,問題也還是一直在那裡,好像一個負面循環。」

必須坦承,上述的智慧絕大多數來自我家的養成。我媽媽如果想要表達什麼,基本上,她就會說什麼。感情從她身上出發,抵達時我整顆心都燈火通明。她對我說過最肉麻的話是,我這一輩子多半都活得很辛苦,但可以選擇,我不會想要更順遂的人生,畢竟那個人生沒有妳跟妳弟。

知道自己只是存在就可以安慰一個人,感覺真的很好。

也像最近,我天天傳旅行的照片給她看。有時真的很醜、狼狽,因為腸胃炎,因為月經水腫,因為怕被誤認成觀光客偶爾穿得像是一袋走動的垃圾,但每一張我媽都說「漂亮的女兒」。

有些人可能會想說「這樣我的小孩怎麼會理解到現實的殘酷」,拜託,怎麼會不理解?打開電視或登入網路看看這世界是怎麼評價一個人的外貌跟成就,我們會理解的,我們基本上是無處可逃。這時需要的是一個小小的,容許棲身的港灣,讓我們緩一下,重新整頓自己一下。就像早餐店老闆喊你帥哥你知道那只是客套但接過蛋餅時心中還是暖暖的,那暖暖的蛋餅讓你接下來一整天就算遇到客戶發爐主管擺爛同事把咖啡潑在你身上路人遛的狗突然跑來咬你統一發票又沒中,你還是會把自己帶到床上努力睡覺只因為睜開眼睛老闆跟蛋餅跟那句帥哥還是在。

艾倫狄波頓有一句話,大意是「父母的愛可以讓小孩忍受五十年的籍籍無名」。在這個人人都有存在焦慮的社群時代,好好地說話,讓你身邊親密的人知悉,他永遠是你眼中的蘋果,他就會建立起在歪曲的社會中好好走下去的勇氣。

 

 

20230105

留言

熱門文章